齐鲁网8月23日讯 曲阜古建筑博物馆里,展示了一把与古建筑修复有关的工具:锛。
在木工行“百日斧、千日锛”之说的说法。大概意思是:斧子学百日就可使用,锛却需要数千日的长久练习。事实上,锛的使用难度很大,且非常危险。因此能使用锛的一般都是心灵手巧,胆大心细的老木匠。
早在新石器时代,锛就有出现。东晋时,顾恺之曾作《斫琴图》用来描绘制作七弦琴的过程。图中所绘木工工具有大锛、小锛、斧、夹背锯、刀、锉、 凿、撕和装锯条的弓形锯。
顾恺之《斫琴图》
锛是木工手动工具中危险程度比较高的工具,非专业者操作时经常会出现失误或打滑削到脚背等现象。随着木工器械的发展,锛已经很少见了,仅一些年长者会使用,而一些年轻的木工爱好者甚至不知有“锛”。因此,坊间甚至有说法叫“会使锛的,不应被称为木工,而是真正的木匠”。
关于锛,还有这样一段使用口诀:
祖师传下三把锛,目丈厅堂做高门。
大锛成身三尺六,二尺五的是二锛。
小锛身成整一尺,还配胳膊腿长的人。
修出四平八稳栋梁木,金龙卧床保家人。
梁是金龙锛如虎,稳梁本是龙虎斗。
大锛用了用二锛,二锛凶险最伤人。
梁檩做时都易躲,椽子还要夹着锛。
眼是尺子手有度,乱用锛子惹祸根。
手锛抬手就能用,干活他要竖着锛。
即砍方来又能圆,砍出车轮走百年。
每周五晚9:10,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文博探索体验类节目《我爱博物馆》将继续打卡更多博物馆。
来源:齐鲁网
我爱博物馆
山东广播电视台《我爱博物馆》
阅读量:17.6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