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人世间的现实突然成为一种转瞬即逝的东西。人们随时准备接受游戏中出现的令人惊异的和新奇的事情,进入一个运用不同法则的世界。
他们将解除所有的顾虑,使自己成为自由和具有主宰能力的人。快乐的游戏精神与人们依照直觉去行动密不可分。
当前,即使是理性科学和经验科学,也无法拒斥或否认直觉的存在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快乐含义。游戏正是一种依靠直觉展开的行动。所以,无论人们持有怎样的态度,快乐始终是游戏的首要精神。其次,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的精神。
通过自由的游戏精神,人在自主意义上体验自身的精神性存在,导向升华意义上的现实实践活动。
人的本性是向往自由的,游戏者通过游戏的主宰权把自我让渡于、交托于游戏,心甘情愿地让游戏主宰自身,但这种“被主宰”是游戏者自己可以把握的“被主宰”。里斯曼希望我们能在游戏中发现自我主宰的自由,而且,倘若我们能在游戏中克服障碍而变得自由自在的话,那么,真正的游戏才能够获得新生。
但是,游戏的自由精神也不是绝对的、无底限的,它是限制与超越的平衡及和谐。最后,游戏精神是一种开放的精神。游戏的开放精神是指游戏对生活、对世界的全面开放,游戏不是在既定不变的游戏世界中游戏,而是与不确定的、差异的、多样的世界进行游戏。
许莱格尔说过:“所有神圣的游戏,仅仅是对无限的世界的游戏。”
许莱格尔说过:“所有神圣的游戏,仅仅是对无限的世界的游戏。”
如果说游戏的自由精神表达了对游戏规则的尊重,那么游戏的开放精神则表达出游戏规则应以游戏的方式运行的愿望。
赫伊津哈和伽达默尔都对游戏规则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认识。他们都认为,游戏者在尊重、服从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可以不必拘泥既定的程式,在循环往复的游戏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创新游戏规则。不过,对游戏规则的调整和创新不是随意的行为,它必须基于对游戏的理解。
理解不仅仅表现在对游戏的了解和掌握上,还表现在游戏者能够按照自身的可能性去筹划指向未来的新的游戏局面上。在这种不断开拓新局面的过程中,游戏的开放精神能得到最好的体现。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游戏精神是从抽象思维的高度来理解游戏,它不同于游戏活动。游戏活动和非游戏活动都可能存在游戏精神。
游戏活动
非游戏活动
游戏者和游戏活动在个体生命的他处是真实存在的,正如在纯粹的游戏时空中,游戏形式与游戏精神是高度统一的,但在此处的非游戏活动中,游戏精神也可以偶尔出现。这就使游戏精神可能成为融通游戏与学习的桥梁。
在探讨游戏精神与学习的关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辨析游戏精神与游戏活动的异同,以此区别于“游戏与学习相分离”的研究立场。抽象的游戏精神与具体的游戏活动高度相关,且前者对后者有所超越。一方面,游戏精神是由具体游戏活动中的体验和经验升华而来,它是一种具体后的抽象。
这种抽象的游戏精神反过来又决定具体游戏活动的游戏性质。另一方面,游戏精神高于具体的游戏活动,它上升为一种终极价值的标示,指向人作为存在的根本意义。所以,游戏精神能够超越具体的游戏时空,成为统摄人的整个生活领域的一种基本精神。对于游戏之外的其他生活形式而言,游戏精神可以贯穿其中调适人的心境,协调人的行动,一些重要的生命活动可能会因为游戏精神的涉入而展现被自身遮蔽或遗忘的方面,进而获得生命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在强调绩效的现代社会,游戏精神好比一阵拂面而过的清风,它激发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回忆和憧憬。
游戏精神让人们真正认识到游戏也是生活的本源之一,游戏不是简单的、短暂的活动,它是一种世界观和生活态度。游戏精神对于当前语境下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科学研究逐渐由理念世界、理论世界回到生活世界,人们在游戏研究中也不断强调游戏的当下性、在场性,认识到游戏是具有实践性的现实活动,而不单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于是,游戏精神开始超越过去仅仅被用作批判性话语的阶段,逐步建立起与生命存在的现实关联,参与到人的具体活动中来。对学习活动而言,游戏精神可以成为一种能动力量,它秉承了游戏的重要元素,同时摆脱了一般游戏活动的时空限制和许多方面的随意性,因此可以对学习活动产生内在的协调作用和推动作用。
本研究赋予游戏实实在在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试图摆正实体性的游戏在教育领域中的位置,不主张用游戏式教学取代真正的游戏活动。这种立场让我们在分析游戏与学习的融合问题时遇到了现实性的困难。学习是一项工作,我们不希望也不可能把体制化的学习工作全盘变为游戏活动。
游戏式教学可能出现在某一次课程的内容中,或者某一个教学或学习的瞬间。因为学习是一种多维度的思考过程,有赖于多种获得知识的方式,所以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生动的游戏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但游戏不可能成为教学和学习的常态。然而,指明学习的工作属性并不表示既存的学习情形都是合理的,更不表明学习与游戏不能有交叉之处。
当前,单调、沉闷、机械化的学习活动十分需要游戏精神的浸润。绝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学习中可以感受到游戏的气息,这种气息正是游戏精神渗人了学习活动,是游戏精神促生的游戏与学习相互之间的融合。我们现在需要把这极少的时刻放大,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游戏般的自主和专注,偶尔也能拥有游戏般的轻松与快乐。
古往今来的儿童都着迷于游戏。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全神贯注、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等令无数教育家们着迷。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学生角色在更大程度上是由外部社会决定的,学生身份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社会认同。然而,即使是规定性的学生角色,也仍然有个体如何接受、定义以及扮演这一角色的问题。
也即是说,孩子在如何进行学习这一问题上,在许多方面仍具有自己选择和决定的主动性。而游戏精神将赋予这种主动性更多现实的力量。在一个各种定义被社会共识不断加强的社会中,主动性的实现需要重新定义自我环境,需要看到社会共识以外的种种可能性。
游戏精神为这种可能性开辟了道路,游戏精神不是让人产生幻觉以此减少痛苦的麻醉剂,它将通过对学习者和学习两个方面的重新定义,真实地改变现实的学习状况。学习不同于游戏。游戏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让艰苦的学习工作带有自由的幻想和意义的创造,因此,游戏精神在体制化的学习活动中发挥着工具性价值,对于学习而言,它不是本质。
正确认识和把握游戏精神可以缓解学习的内在奴役问题,改变许多孩子把全部的快乐寄托在学习结果上这一扭曲的现状,进而将孩子对学习结果的过度关注转移到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上来。
举报/反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